Saturday, April 13, 2013

春去春又來(from: 吳理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JVEfdHC8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的影片[春去春又來]
故事從春天開始,頑皮的小和尚,
只因為好玩、開心,把石頭綁在魚、青蛙、蛇身上。
當晚,老師父趁小和尚睡覺時,
也綁了一塊石頭在小和尚身上。
隔天小和尚醒來,請求老和尚除去他身上的石頭。


老和尚反問他:
「你是不是也在魚、青蛙、蛇的身上綁石頭?」
小和尚:「是的,師父。」
老和尚:
「你就帶著這塊石頭,去把動物身上的石頭解開,
如果有一隻動物死了,這塊石頭將永遠綁在你心上,
到死為止。」
小和尚回到事發現場,發現魚已死了,
他只好默默地把牠埋起來;
青蛙還沒死,於是趕緊將牠鬆綁;
蛇血肉糢糊地死去,小和尚忍不住痛哭失聲


小和尚進入了青春期,
此時一位母親帶著女兒來到位於深山中的廟裡治病。
這從來沒見過女性的年青和尚,
心中的愛慾一發不可收拾,
和這位外來的女性發生一次又一次的關係。

後來紙包不住火,兩人的關係終於還是被老和尚發現,
老和尚只好把這位女性送走;
但年青和尚禁不住思念的折磨,決定逃走,
返回俗世的生活


一眨眼,這返回俗世的小和尚已經三十歲了,
然而他卻因為妻子的外遇,殺妻逃逸,
逃回這個伴他長大的寺廟。


其實,老和尚早在有一天,在買回包食物的報紙上,
看到小和尚的照片和殺妻逃逸的舊聞,
內心感到無比難過,但並不感到意外。


老和尚裝作完全不知道這回事,
只當小和尚來寺廟看他


老和尚問他這些年來過得快樂嗎?
小和尚說他很不快樂,
抱怨為什麼他所愛的女人會背叛他!
老和尚告訴他說,人生無常,人心亦無常;
你喜歡的,人家也會喜歡,何必太執著而自尋煩惱呢?


小和尚還是参不透老和尚的開示,
仍困惑在往事而不能自拔;
竟然想尋短,老和尚這下子真的動氣了,
於是狠狠揍了他一頓


還把小和尚吊起來,要他澈底反省;
並告誡他殺生容易,想死並不容易


小和尚終於「醒」了過來,
決定把還俗所留的頭髮,用刀子全部割掉!


老和尚用他心愛的貓的尾巴沾墨汁,
在地板上開始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老和尚要小和尚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並告訴小和尚說,每當你刻完一個字,
你就減少一份瞋念 …


後來兩位形警來到寺廟捉拿要犯,在老和尚的說情下,
待小和尚刻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後,
次日早晨再歸案。
刑警答應了,而在一旁監看著。


小和尚拼命努力的在地板上刻字,晚上也不停止;
讓刑警感動得為小和尚端著燭光,一起挑燈夜戰


黎明時,當小和尚刻完最後一個字時,
終於不支倒地睡著了;
在旁的另外一位刑警醒來,
脫下他身上的外衣為小和尚披上
(以上兩個細節好溫馨^^)


小和尚實在累到不行還在睡,兩位刑警和老和尚,
一起幫小和尚在刻好的字上著色;
當小和尚醒過來,
發現他所刻的字全部都已經塗上了顏色;
而更重要的是,
內心所有的怒氣和怨恨全都消失殆盡了!


小和尚向老和尚行了大禮辭行後,師徒不得不說再見,
小和尚以平靜的心,坦然面對刑責;
這一幕真讓人感到心酸,甚至暗然掉下淚來


小和尚帶走了貓,
老和尚也在小和尚離開之後自焚 …

小和尚經過牢獄的洗煉,又回到這座寺廟來,
修習自己的心性,因為是冬天,整湖面都結冰,
小和尚是步行走回寺廟的。


小和尚找到老和尚已沉的船隻,
就凝固在冰凍的湖面上。


老和尚的衣物整齊的放在寢室中,
小和尚於是繼承了老和尚的衣缽。


小和尚將老和尚自焚之後燒出來的舍利子供奉起來,
並和師父最喜歡的菩薩像,
一齊安葬在寺廟對面的山頂上。


小和尚每天勤練老和尚留下來的「強身秘笈」。
一晚,一位蒙面婦女帶著一個嬰兒來到寺廟,
將嬰兒托付給小和尚後離去。



當年的小和尚如今已成了師父,
現在換他要教育下一代,
就如同當年老和尚的方法教悔小和尚


這小嬰兒已成長到當年小和尚的年紀,
畫面裡出現小和尚在欺負一隻烏龜,並且以此為樂。
晝夜交替,四季更迭;春去,春又來。

本片將故事的情節定格在不同的季節裡,
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
這位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與中年,最後步入老年,
春夏秋冬,同時也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
童年時的不經事,青年時受誘惑,中年時徹悟,
冬並不是結束,不是悲劇,而是奮發、振作、
從頭再來過。

電影「春去春又來」宣傳海報

我覺得本片的核心談到「教化」,
因不同階段的「悟性」,而有不同的方式。
當小和尚邁入老僧階段,
他所受教化的、所經歷過的、所創傷過的融合結果,
使他再渡化像自己一樣,從春天裡冒出來的「嫩芽」。
這種「常與無常、變與不變」的現象,
在人世間循環不已!

春節若不想出去人擠人的話,
請您騰出一小時又四十分鐘,
靜靜的細細的﹑來品賞此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