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主的謝詞: 讀史可以知興替. 本文作者涵蓋之詳盡, 帶領著在岡山眷村長大的讀者, 重溫兒時歡樂舊夢. 在此特別致謝. 同時也謝謝那些, 熱心傳送本文的前輩們.
岡山軍眷村發展史(1945~2005) 楊雙福
壹、 前言
岡山地處高雄平原北端,東倚大小岡山,西臨台灣海峽,倚山面海形勢重要,自明鄭時 起就開始展現其軍事特質,鄭氏父子派營鎮軍隊在此軍屯並留下前鋒、後協等地名。清領期間岡山因南北交通要衝,鄰近阿猴林又為盜匪藏匿之地,故置有阿公店汛,建營盤駐官兵。
日治末期建設岡山成為一座軍事基地,1930 年代日本以台灣做為南進的基地,在南台灣從事 各項軍事建設。選定岡山闢建為高雄海軍航空隊飛行基地,建有飛行場及第61 航空廠,並興建房舍以容納大批官兵眷屬,是為本鎮眷村的前身。
民國38 年國民政府來台,改建舊有海軍航空隊基地為中華民國空軍訓練基地,設置空軍軍官學校、通信學校、機械學校(簡稱官、通、機校)1等軍事學校,培育空軍幹部。為安置大批眷屬,除接收日軍舊眷舍外,並在軍校營區附近增建新房舍,因而逐漸形成今日所見的十八座眷村。眷村是中國現代史上國共內戰的產物,在悲歡離合的烽火歲月中孕育,在不確定的年代裡成長發展,一切因陋就簡,是如此的簡樸獨特。然半世紀以來,政治的民主化與經濟的現代化卻逐漸衝擊了竹籬笆內,眷村獨特封閉的特性在變,外在的風貌也如耆老的容顏有了歲月的刻痕。 今隨著台灣政經現代化,眷村也將現代化—改建成國宅大社區,岡山鎮眷村改建由勵志村的拆除正式展開行動,預計民國94 年完成,所有眷戶遷入進住後,其他17 座眷村也將
一一拆除。在搬遷拆除改建過程中,不僅竹籬笆意象將永遠消失,連蘊含眷村生活特性的老照片等相關文物均可能消逝。(岡山所有眷村除樂群村外均於96 年3 月底前遷入新居,據悉該新社區尚有餘屋可供樂群村居民申請使用)
本文共分為十三個主題:概說、簡史、分類、名人錄、各種機能中心、空小與軍眷村、食、衣、住、行、育、樂,期能呈現岡山鎮軍眷村形成之來龍去脈以及眷村民眾生活特色。
1 紅色部分為周光燦依記憶所作註腳,但因年代久遠資料可能有誤。
改建前的勵志村(楊雙福攝)
貳、岡山鎮軍眷村
第一章、概說
岡山鎮為高雄縣軍眷村主要集中地之一,以空軍眷屬為主,共有18 處眷村,總眷戶多達2557 戶。主要集中於岡山空軍官校、空軍技術學院(機、通校)一帶。這18 個軍眷村是;
光復新村、樂群村、實踐村、勵志村、正氣村、二高村、醒村、貿易十村、大鵬六、九村、成功村(甲、乙、丙)、協和村、康樂村、致遠村、自強村(甲、乙)、新生村(甲、乙)、曉風村、健鷹村。(詳表四)範圍包括東邊及南邊與燕巢鄉、橋頭鄉相鄰;西以台19 甲線及通校路為界,北以縣186 號、台1 省道及柳橋東西路為界。涵蓋行政分區包括忠孝里、信義里、仁愛里、復興里、四維里、和平里的全部、及部份的仁壽里、協和里、灣裡里、岡山里(詳圖一)。
圖一,岡山鎮軍眷村分布圖(作者自繪)
表一、岡山鎮軍眷村概況一覽表
眷村名稱 面積(公頃) 眷舍性質眷舍數眷戶數 管理單位土地權屬
光復新村 0.6418
一般老舊
眷村
13 13 陸總部 國有
樂群新村 5.8662 ″ 53 53 空總部 國有
康樂新村 3.3408 ″ 138 136 ″ 國有
貿易十村 7.7329 ″ 183 182 ″ 國有
大鵬六村 6.8133 ″ 238 237 ″ 國有、縣有
大鵬九村 1.3464 ″ 82 81 ″ 國有、縣有
二高新村 8.3409 ″ 212 206 ″ 國有
醒村 10.7309 ″ 118 116 ″ 國有
實踐新村 4.7549 ″ 177 176 ″ 國有、縣有
勵志新村 23.5017 ″ 256 254 ″ 國有、縣有
正氣新村 3.2130 ″ 62 61 ″ 國有、縣有
曉風新村 4.9363 ″ 72 71 ″ 縣有
健鷹新村 1.8713 ″ 174 173 ″ 國有、縣有
新生村 5.9947 ″ 121 121 ″ 國有
自強村 1.5017 ″ 136 136 ″ 軍有
協和新村 0.6914 ″ 46 40 ″ 國有
致遠新村 5.8773 ″ 131 151 ″ 國有
成功新村 5.5286 ″ 351 350 ″ 省有、鎮有
小計 102.6339 — 2563 2557 — —
鼎漢國際工程公司《岡山鎮綜合發展計畫規劃作業報告書》,
(岡山:岡山鎮公所,1998),p.4-15。
第二章、眷村簡史
岡山空軍眷村建村史與空軍各機關、學校遷台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官校、機校、通校三校,民國37 年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將軍通令空軍各單位,進行遷台計劃和行動,使空軍能於大陸淪陷前及時轉進台灣重新建軍2。
首先通校於民國37 年八月14 日先遣人員飛抵岡山,組設籌備處,並在重慶、上海設接運站,以水運、空運為主;接著12 月20 日官校開始遷台行動,分空運與海運兩部份:先遣人員、見習官學生先後乘C–46 及C–47 飛抵岡山,AT–6、PT–17 等教練機則由飛行教官飛運岡山,其餘地勤人員(含眷屬)、圖書、器材分批由成都疏運來台。主要由兩線,一線由成都空運海南島三亞,再由海運高雄港陸運岡山;另外一線由福州海運基隆港陸運彌陀至岡山。
機校於38 年元月23 日,先遣人員抵岡山籌備,正式遷移則於6 月5 日開始,分批由成
都疏運,至11 月底結束,人員、器材均安抵岡山3。空軍三所軍事學校遷台後,均設置在岡山,各校教職人員、地勤、空勤人員、眷屬有的安置在各軍校附近日軍昔日居留的建築物,如高級軍職人員、飛行員安置在樂群村、勵志村、自強甲乙村、醒村;部份士官兵安置在日軍昔日軍營改建之眷舍,即二高村;官校航炸同仁則安排在昔日日軍野戰醫院之婦產科產房(今仁愛村),一般軍士官兵大部份安置在臨時搭建之竹編、土牆、茅草、竹籬笆之平房居住如實踐村、致遠村、健鷹村(含部後村)、曉風村、成功村、正氣村、協和村;而貿易十村、大鵬六村、大鵬九村則是運用婦聯會所募款成立基金所興建,建村時間較晚,設施較新穎,光復新村原為日軍憲兵隊部,此即岡山軍眷村之由來。
以下依筆劃順序簡介岡山鎮的各軍眷村。
二高村(含自力村、仁愛村)
二高村為岡山最具特色的軍眷村,值得一遊。原為日治時期的士兵軍營,當時掛吊床的鐵勾還保留完整。兵營至今仍有眷戶居住,室內採光很差。仁愛村原為日治時代日野戰婦產科醫院,醫院內部設施如產房、廁所、浴室、廚房一應俱全,室內採光也很差。民國39 年以後配置為空軍官校航炸教官的宿舍。二高村面積8 公頃多,眷戶206 戶,是距離岡山市區最遠的
2 卓文義,<光復後中國空軍在台灣整軍:1945–1949>,《空軍軍官雙月刊》99 期,2001 年8 月,p.58。
3 國防部史改局檔案543.4/3010「空軍各機關學校部隊轉退台灣經過報告書(鋼筆原件)」,「空軍總司令部」(無
頁碼)。
軍眷村,當年子女上初中、高中均須搭軍用大卡車上下學。本屆同學有彭之強、王玲玲等。
大鵬九村
岡山軍眷村大多位於介壽路上,介壽西路上最東邊的第一個眷村就是大鵬九村,是運用婦聯會募款基金所興建的。建村時間較晚,設施較新穎,屬於軍士官混合居住的眷村。面積1公頃多,眷戶有84 戶。
大鵬六村
位於介壽路上的第二個軍眷村,也是利用婦聯會基金興建的,較大鵬九村早幾年興建。面積較大,6 公頃多,眷戶數237 戶,屬於軍士官混合居住的眷村。
正氣村
位於岡山最北隅的軍眷村,位於岡山往路竹臺一省道灣裡里西邊,民國38 年用竹編、茅草、竹籬笆建材臨時興建,面積3 公頃多,眷戶數61 戶,屬於士官兵眷村。眷戶多服務於空軍官校,因離空軍官校較遠,早期多以軍用大卡車上下班及子女上下學。
光復村
唯一屬於陸軍的軍眷村,也是眷戶最少的,面積最小的眷村,原為日軍岡山憲兵隊隊本部。位於岡山里居岡山鎮中心,交通極方便。
成功村
是岡山眷村中眷戶數最多的軍眷村,共有350 戶,分為3 部分:機舍(機校宿舍)、官舍(官校宿舍)、訓舍(訓練司令部宿舍),面積約50 公頃。屬於士官兵眷舍,至今仍有木頭電線桿。名人有「淚盈歌后」姚蘇蓉。本屆同學有王德翔、王津洲、魏麗麗、周榮隆、尹鴻基、應仕國、譚慶遵等。
自強村
位於欣欣市場、劉厝里之間的軍官眷村,原為日治時期士官宿舍,現為空軍通校眷舍。面積1 公頃多,眷戶數136 戶。沈家千層糕店是岡山眷村著名點心之一,名人有「青蛙王子」高凌風。本屆同學有左蘊華、沈建雙、韓光瑩、韓永慶等。
協和村
位於空軍通校後門,屬於空軍通校的士官兵宿舍。面積僅半公頃多,眷戶數40 戶,岡山豆瓣醬之父劉明德先生曾在此居住過。
致遠村
位於空軍機校正對面,民國38 年空軍機校教職員工眷屬自行興建17 棟眷舍,面積五公頃多,眷戶151 戶。軍士官混居,服務機關多為空軍機校,上下班非常方便。出了不少名人,如龍的傳人作曲家侯徳健、老牌歌手托懿芳、民歌手包美聖以及尹清楓。未來拆遷後規劃闢建航空博物館。本屆同學有朱蓉美、文益錦、火真青、方小英、馬天應、彭曉平、劉昌達、韓富民等。
健鷹村(含部後村)
為岡山六個採用竹編土牆、茅草、竹籬笆簡陋建材臨時搭建的眷村之一,建於民國39 年,屬空軍訓練司令部及空軍醫院的眷村,是軍士官混合居住的眷村。面積一公頃多,眷戶數173戶,是岡山軍眷村中每戶使用面積最少的眷村,每戶不到30 坪。民國74 年李祐寧導演,鍾楚紅主演,描述台灣早期眷村生活的電影「竹籬巴外的春天」,就是在這裡搭景拍攝的。(健鷹村建築時間約為民國44 年,村民係隨空軍第一供應處由宜蘭遷來岡山) , 本屆同學有李雲翼、司徒賀贊、賴世佳、譚筑鴻等。
康樂村
位於介壽路上的第5 個軍眷村,原為日治時期日軍士官宿舍,塌塌米地板,木造日式建築,現為空軍官校軍官眷村。面積3 公頃多,眷戶136 戶,緊鄰欣欣菜場、兆湘國小(原空軍子小),名人有「星星知我心」金鐘影后吳靜嫻。本屆同學有石秀寧、胡本武、周夢白、陳道憲、陳樹仁、舒愛珠、陳德仁、劉雲祥等。
貿易十村
介壽西路上的第3 個軍眷村,也是利用婦聯會基金興建的,較大鵬六村早幾年興建。面積7公頃多,眷戶182 戶,屬於軍士官混合眷村。
新生村
位於欣欣市場、醒村幼稚園邊的軍官眷村。原為日治時期的士官宿舍,現屬於空軍通校教官眷屬宿舍,面積約六公頃,眷戶數121 戶,哈哈豆瓣醬與新生豆瓣醬創始人均來自於新生村。
本屆同學有徐貝君、曹明德、曹明薇、楊宣堂、黃學珞、張至能、吳曉劍、張翼人、劉之濤等。
筧橋村
位於康樂村與自強村之間僅有一排約20 戶,為後期所建之空軍官校(飛行教官)宿舍。前後院面積頗大。本屆同學有駱嘉渭、張孝乾等。
實踐村
民國39 年用竹片、泥土、茅草等簡陋建材臨時搭建的六個眷村之一,面積4 公頃多,眷戶數176 戶。村中有日治時期防空洞,早期手動式抽水機以及有半世紀歷史的老雜貨店周家小店。本屆同學有王玉清、蕭潤梅等。
樂群村
與勵志村同為岡山最早的眷村,是飛行員及高級軍官所居住。設施最完善,有籃球場、網球場(籃球場及網球場可能係民國70 年代所建,之前並無此設施)、道路寬敞(兒時印象的確如此,但成年之後感覺村內巷道狹窄)、地勢高不淹水、離市區最近。也是所有軍眷村每戶使用面積最大的,大約200 坪以上(將官眷舍連院子,其他眷舍約50 坪),面積近6 公頃,眷戶只有53 戶。名人有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 (由澳門來台進入成功大學前曾隨令尊劉沛然此) 、老牌演員楊忠民。本屆同學有朱恬恬、常芮芮、張妙妙、李錦珠、陳代齊、李四虎(惠宇) 、佘鍾廉、林約翰、齊德立、楊錦文、楊忠民、蔣百齡、蔣慧文、周光燦等。
曉風村
緊鄰致遠村旁的眷村,因為沒有大門,常讓人誤以為是致遠村。面積4 公頃多,眷戶數71戶,由小崗山通校眷村遷村而來成立,屬士官兵眷村。
醒村
位於介壽路上的第六個軍眷村,緊鄰陽明公園、兆湘國小、欣欣菜市場,為日治時期海軍航空隊飛行員兩層樓宿舍,設備完善並附有福利社,現為桌球場。後由空軍接收,作為空軍官校飛行教官宿舍,面積10 公頃多,眷戶116 戶,每戶使用面積次於樂群村、勵志村排名第3名。名人有金鐘影帝張晨光。(早年的筧橋冰棒、通校的電子冰棒、機校的巨輪冰棒、訓練司令部的新生冰棒是眷村子弟消暑聖品) 本屆同學有朱齊原、呂瀟男、莫紫齡、馮小杞、吳詒梅、陳德清等。
勵志村
與樂群村同為岡山最早眷村之一,是日本人所建軍官宿舍代表作,1930 年代為安置海軍航空隊飛行員及高級軍職人員而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勵志二路8 號,原為日軍海軍司令官邸,後為空軍通校校長官邸(楊錦文令尊曾任該校校長,故一度住此宅),現已拆除殆盡。面積23多公頃,眷戶數254 戶,為面積最大的軍眷村,有花木扶疏的庭園及石灰岩圍牆。現已全部拆除作為勵志新村17 個軍眷村改建的基地,名人有藍毓莉。本屆同學有王明宇、谷瓊瓊、梁誠、李佳文、唐弟煥、聶耀勤、黃深意、劉寶瑾、劉小玲、董家範、周駒、袁平、張智、張
勇、張燕(詮) 、楊蜀珍、陽季裕、嚴冠玉、藍毓芸、龔勤、鄭航陞、陳德清、劉佳慶(最後四位是位於憲兵隊旁的新勵志村)等。
第三章、分類
表二:依軍階區分的眷村分類 (作者自繪)
軍官眷村 士官兵眷村 軍士官混居眷村
醒村(空軍飛行教官)、
樂群村(空軍高級軍官)、
勵志村(空軍高級軍官)、
自強甲乙村(空軍軍官)、
新生甲乙村(空軍軍官)、
康樂村(空軍軍官)、
光復村(陸軍軍官)
二高村、實踐村
協和村、曉風村、正氣村
成功村、致遠村、健鷹
村、大鵬六村、大鵬九
村、貿易十村
說明:
(一)近二十年已很難區分,大部分岡山軍眷村已有混居情形。
(二)二高村涵蓋自力村與仁愛村。
(三)健鷹村涵蓋部後村。
表三:依服務機關區分的眷村分類(作者自繪)
空軍官校 空軍機校 空軍通校
空軍訓練司
令部
陸軍
醒村、樂群村、勵志村、貿易十村、
大鵬六村、大鵬九村、正氣村、實
踐村、二高村、自強甲乙村、成功
乙村、新生甲乙村、康樂村
致遠村
成功甲村
協和村、曉
風村
樂群村、健
鷹村、成功
丙村
光復村
說明:
(一)近二十年已很難區分,大部分岡山軍眷村各機關已有混居情形。
(二)二高村涵蓋自力村與仁愛村。
(三)健鷹村涵蓋部後村。
第五章、各種機能中心
一、購物中心:欣欣菜場
早上販賣各式早點,麵、米粉、燒餅、油條、涼麵、飯糰、粽子、蒸餃、豆漿、糯米、豆沙糕,蔬菜、肉品應有盡有,並設有理髮部、百貨部、腳踏車修理店、早期的煤球店、西藥房等等。市場中較著名、歷史悠久的有王媽媽的「飯糰」、「甜粽」、老廣的「油炸糕」、豆沙、糯米、豆漿,邱媽媽的「涼麵」、老吳的甜鹹燒餅至今仍讓人垂涎三尺,菜場中之阿宏豬肉攤、哈哈豆瓣醬(含豆腐乳、鹹菜)也是有名的攤位。
二、醫療中心:診療所、空軍岡山醫院
早期軍眷村村民如有小病痛,即赴附近診療所醫治,計有二高新村診療所(已荒廢),實踐新村診療所(已歇業),村民如有較大病痛,則轉赴空軍岡山醫院醫治,日治時期建築物老空軍醫院早已老舊,設備落伍,現已荒廢,新空軍醫院,現代建築物,設備新穎,提供軍眷村父老更現代、更現代化的服務。
三、休憩中心:陽明公園
在空軍子弟小學,現今之兆湘國小邊之陽明公園,有樹木、花草、涼亭、小橋,池塘裡有睡蓮和鯉魚,活動中心陽明樓(原空軍子弟小學的禮堂,後一度為軍公教福利中心)、溜冰場、溜滑梯、盪鞦韆、搖搖椅等等休憩娛樂設施,五十年來早已成為岡山軍眷村父老兄弟姊妹們休憩、攝影留念、兒童遊樂的最佳場所。早期陽明公園噴水池溜滑梯(楊雙福提供)
四、教育中心:幼稚園、小學、小學二高分校
早期軍眷村幾乎均設有附屬幼稚園,計有大鵬幼稚園、實踐幼稚園、醒村幼稚園、健鷹幼稚園、勵志幼稚園、二高幼稚園、成功幼稚園,作為軍眷村子弟接受幼兒教育的場所及托兒所的附屬功能。空軍子弟小學是專為岡山空軍眷村子弟設立的小學,岡山空小設立於民國38 年4 月1 日,二高筧橋分校設於5 月1 日,45 年設立成功村大寮分校,44 年設立小崗山分校,歸空軍訓練司令部管轄,於民國55 年改制為現今之兆湘國小,為紀念空軍烈士王兆湘先生而命名。
舊醒村幼稚園(楊雙福提供)
兆湘國小昔大門校景(楊雙福提供)
和平國小前身岡山空軍子小大寮分校(楊雙福提供)
五、體育中心:醒村桌球場及籃球場
岡山軍眷村子弟從事最多的運動一為籃球,二為桌球,因此每個眷村都有籃球場及桌球場,但設施均較簡陋,籃球場均為泥土地,沒有鋪水泥,籃架也較單薄;而桌球場桌球臺太少、場地太小,所有軍眷村只有醒村籃球場及桌球場最具水準,籃球場有鋪水泥,場地有畫線,籃架較厚重,桌球場桌球臺較多、場地較大,設備比其他軍眷村的籃球場及桌球場設施要完善的多,因此岡山軍眷村眷村與眷村的「對內」與除眷村外其他團體「對外」的籃球比賽及桌球比賽均在此舉行,岡山桌球委員會也設在醒村福利社桌球場內。
六、文康中心:中正堂
建於民國53 年,是岡山空軍基地官兵、軍眷村眷屬欣賞電影、集會、晚會表演的最佳場所,當時中正堂的設備在南部地區是數一數二的弧形潤銀幕、有坡度的走道、海棉墊座椅、中央空調系統、放映首輪或二輪電影。電影票價低廉,憑證入場,軍人憑補給證,眷屬憑眷補證,外人(一般民眾)不能入場,不過有很長時間允許一般民眾前往觀看電影,後來因電視的普及、錄影機、VCD、DVD 的出現,已不出現往日的榮景,現已改為國軍福利總處岡山福
利站。(該堂開幕首演的電影為英國貓王Cliff Richard 主演的Summer Holidays)
七、婚禮喜慶中心:空軍岡山新生社
原場地昔為日本海軍航空隊的俱樂部,設有冰棒場、餐廳、舞廳,後為我空軍訓練司令部接收成為空軍岡山基地官兵軍眷村眷屬婚禮、喜慶、生日、聚餐、彌月宴客的最佳場地,軍眷村二、三、四、五年級在岡山結婚的幾乎都在此舉行婚禮,盛況空前。現因同業競爭,並且被列為三級古蹟而無法改建,只能部分整修,設施落伍,空軍又不聞不問,兩年後即將歇業。(張孝乾同學即在此舉行婚禮,伴郎為周光燦)
第六章 岡山空軍子弟小學
在民國38 年至民國55 年,岡山軍眷村的子弟均就讀岡山空軍子弟小學,包括二高「筧橋分校」、成功村「大寮分校」、「小崗山分校」。
民國35 年政府由大陸轉進來台,空軍也陸續進駐各基地。由於官兵眷屬多隨軍來台,眷區偏僻,子弟就學不便。於是空軍總部在各軍眷住地設立子弟小學13 所。使官兵子弟教育不致中輟。空小即屬13 所小學之一「空軍總司令部附設岡山小學」。
初聘徐哲人先生為首任校長,徐校長為天主教神父,在南京辦了所新生小學。決定來台後即將南京的學校結束,並將可搬運的校具、教具悉數搬上飛機空運來台,甚至部份課桌椅都運來。房舍原為倉庫,多不合標準,但建築堅固校地寬廣。籌備期間,基地各單位的技術官兵,齊來協助改建教室打造桌椅等。於38 年三月完成建校開學。由於多方條件之配合,粗創時期並不顯簡陋。初聘之教師多為大陸隨軍來台人士及軍眷,在大陸曾任中小學教師、甚至有任大學講師者,師資也極為優秀。
民國40 年夏,徐校長奉命與東港子校蔡保田校長對調服務。蔡校長頗有抱負、企圖心強,對於教學改進與升學輔導頗為注意。次年設成功大寮分校,一至四年級學生則不必到本部上課,後來漸漸擴充發展為現在的和平國小。
民國43 年夏蔡校長辭職,部派邱七七女士接任,邱校長精明幹練,力圖學校之發展,曾試辦自學輔導教學,設置專科教室,成績斐然。44 年空軍第一供應處由宜蘭遷來岡山,隨同搬來眷屬子弟100 多名,眷村部分設在小崗山,為便於子弟就讀,特設立小崗山分校,後改為嘉興國小大莊分校。
民國46 年3 月,部派閻正新接任,閻正新校長曾在空小擔任教師、教務主任。對前任3位校長之辦學精神極為敬佩。接任後以改善教育環境與加強升學輔導為重點。自民國47 年起,學生參加岡山區中學聯考,大部分考取省立岡山中學。
民國55 年由國防部與教育部廳協調,將3 所子弟學校改隸地方政府。本校為紀念空軍
烈士王兆湘英勇殉國的精神,特改名為「兆湘國民小學4」。
閻正新《兆湘國小五十週年專輯》(岡山:兆湘國小,民88),p.12-13。
第七章 岡山軍眷村的「食」
早期的岡山軍眷村因為房舍面積狹小,並沒有規劃廚房的設施,因此有不少眷戶都直接在屋外或因陋就簡用木板臨時搭蓋木板屋充作廚房洗菜、洗米、煮飯、燒菜。而炒菜、煮飯、燒水用的燃料,從最早期的柴火→煤炭(煤球)→煤油→電爐→瓦斯。
岡山軍眷村有關「食」方面的用品絕大部份均至「欣欣菜場」採買,少部分在眷村小店,像實踐村「周家小店」、貿易十村「路家小店」、「鄭家小店」購買。
岡山軍眷村的榮民榮眷伯伯媽媽們有不少的烹飪技巧都不會輸給餐廳的師傅,小吃、麵食樣樣精通,平常如某一家蒸包子、饅頭、製作涼麵、拉麵及拿手的菜色都會端給左鄰右舍的鄰居們分享;而過年過節更是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來製造相關年節的食品,處處充滿著人情味,如農曆新年蒸年糕、醃製曬燻臘肉、雞腿、香腸、炸麻花;元宵節做湯圓;清明節做春捲;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婚喪喜慶,鄰居們協力做菜宴請賓客等等。
自強村沈家千層糕小店(楊雙福攝)
第八章 岡山軍眷村的「衣」
早期岡山軍眷村在「衣」的方面,很多家庭都有縫紉機,並參加短期縫紉補習班的訓練,因此有關衣服製作、修改、紐扣的縫製、衣服的縫補都採D.I.Y 的省錢且有創意。
一家人所穿的衣服,爸爸以軍方配發的軍用衣物為主,如內衣褲、軍便服、軍長服、工作服、軍鞋、軍襪、皮帶,穿剩下來的就交給兒子穿,既經濟又實惠,便服以簡單的西裝褲、白襯衫為主,媽媽在家則穿簡單的家居服,以自己縫製為主,出外或參加婚喪喜慶則以旗袍、洋裝為主,小孩男、女生均以學生服為主(高中男生卡其制服不少是用父兄的軍褲改的,冬天穿的夾克是老式軍常服上裝修改成美軍夾克式樣,楊錦文首創,周光燦跟進,當時工錢好像是台幣20 元),很少有便服,學生服好一點的品牌為「太子龍」,運動鞋則為「中國強」 (早期有回力、世界強等牌子,但許多男生都穿聯勤生產的黑色橡膠球鞋) 。拖鞋則大人小孩均以木屐為主,雖然走路時很吵,但卻很耐用,壞了也可以自己修理。至於髮型方面,爸爸以西裝頭、平頭為主,小孩子男生以光頭、三分頭、五分頭為主,女生則以短髮清湯掛麵為主,媽媽則以直髮或燙髮(雞窩頭)為主。
實踐村幼稚園前合影,媽媽均穿「旗袍」式服裝。(民國50 年,楊淑若提供)
第九章 岡山軍眷村的「住」
早期岡山軍眷村在建築物的部分以平房為主,但坪數極小,不超過10 坪,且建材主要是竹編、茅草、泥土等極簡劣的組合,經常因面積狹隘而家庭成員太多,因此不得不在空地部分加以擴建,大部分是以木板自行搭蓋,極其簡陋。
眷村眷舍很少有自己的衛浴設備,絕大部分都使用公廁,而浴室不是臨時以木板搭蓋,就是在廚房以鋁製大型澡盆洗澡,而男生就直接到公用水龍頭前洗露天浴。
自家私用的自來水也很少有,幾乎都是到公用水龍頭來洗頭、洗菜、洗碗、洗衣服或拿水桶接水抬回家使用,且都要花長的時間排隊。燒水、烹飪大部分都使用煤球、煤油、柴火、煤炭、傳統電爐,而燈具則為沒有燈罩的傳統電燈泡,甚至有用到馬燈來照明。
二高村以日軍倉庫改建,仍有人住,此白色外牆曾是電影銀幕,外牆右下方是日軍掛槍處。(楊雙福攝)
日治時期日軍飛行員宿舍,戰後成為現在的醒村。(楊雙福攝)
第十章 岡山軍眷村的「行」
早期岡山軍眷村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便是軍車,包含大卡車、巴士車、小吉普車、中吉普車,他的用途既可當作眷村爸爸們上班的「交通車」;也可做為子女上學、參加聯考的「專車」和眷村出外旅遊的「遊覽車」。 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為腳踏車,爸爸騎、媽媽騎、小孩也騎,小孩騎爸媽兄姊的腳踏車,因為座位較高,且前面又有橫槓,因此騎腳踏車經常會摔倒,摔倒的愈多次、愈重,小孩的騎腳踏車的技術也愈純熟,也因為受到父兄耳濡目染,不但會騎也會修腳踏車。搭乘三輪車則是眷村上街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尤其在大太陽或下雨天時更是經常使用。
軍用大卡車是早期岡山軍眷村最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國50 年,二高村,王巧緣提供)
第十一章 岡山軍眷村的「育」
早期的軍眷村的「生育」問題,有到醫院、有請產婆接生、或鄰居有經驗的媽媽們幫忙接生,衛生條件均很差。早期軍眷村的教育,幼稚園幾乎每個眷村都有,以醒村幼稚園最具規模,國小有3 所,最大的是空軍子弟小學(兆湘國小)及空軍子弟小學二高分部(筧橋國小)和成功國小等等。而讀軍校(各軍種、含幼校)則是許多軍眷村子弟的不歸路,父母期盼、環境使然,軍人這個行業在軍眷村如同「世襲」,「軍人世家」之名不徑而走。早期軍眷村的體育,最流行的是籃球,每個眷村都有籃球場,以醒村籃球場最標準,使用率最高;其次是桌球,醒村桌球場也是最標準,使用率最高的場地,現在為岡山桌球委員會所在地;羽球及橋牌也很普遍,因軍方高級長官的高度重視,成績已邁入國家級的水準。成功村的拔河隊,也參加過全軍(空軍)運動會,成績也頗為傲人。岡山空軍子弟第一屆運動會成績展覽會在陽明公園禮堂舉行。(民國42 年,魯在木提供)
26
第十二章 岡山軍眷村的「樂」
古早軍眷村最普遍的娛樂,「打麻將」當然當之無愧,這項「國粹」在軍眷村發揚光大,一直到今天。另值得一提的則是「露天電影」及「早期電視機」,「露天電影」,在古早軍眷村也是經常出現的娛樂之一,眷村中空曠地埋兩根柱子,綁上一塊銀幕,一台老式放映機,「露天電影」就可以完成。眷村父老在自治會廣播器中得知今晚有電影欣賞,早早就有人拿著椅子、板凳、扇子前往觀賞。正面可以看,背面也可以看,風大時,銀幕隨風飄揚,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也看的不亦樂乎。(現在稱露天電影為蚊子電影院,因為邊看邊打蚊子) 早期電視機因為很少有眷戶家庭擁有,眷村小店買的電視機就如同公共電影院,只是沒有收門票,小店老闆會開放一段時間讓鄰居們攜帶椅子、板凳前往觀賞,像早期的「勇士們」影集,當時去看的情景至今仍然深深烙印在很多眷村第二代的腦中。收聽廣播則是另一項娛樂像廣播劇,陳宜安、吳兆南的相聲,還有老歌的播放等等。像岡山軍眷村之早期歌手姚蘇蓉、吳靜嫻均是跟著廣播電臺撥放的歌曲來練習,而後參加正聲廣播電臺所舉辦的歌唱比賽而脫穎而出的。古早眷村小朋友的娛樂,因為當時既沒電視,也沒冷氣,也不喜歡聽收音機,一放學一放假就跑到屋外從事各項娛樂活動,當時流行的有「跳房子」、「躲貓貓」、「打彈珠」、「打圓牌」、「打娃娃頭」、「打橡皮筋」、「跳橡皮筋」、「玩冰棒棍」、「官兵抓強盜」、「丟沙包」、「灌蟋蟀」、「抓蜻蜓、蜜蜂、金龜子」、在稻田「烤番薯」、「打泥巴戰」、過年過節的「沖天炮大戰」、「跳繩、跳橡皮筋」、「打橋牌」、「扮家家酒」等等不勝枚舉。 在自強村家門上嬉戲的孩童,背景還有水泥製煙囪。(民國51 年,楊勇先生提供)
27
參、 結語
第2 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闢建岡山成為高雄航空隊的基地,設置第14 航空司令部、
飛行場、第61 航空廠。隨之而來的國共內戰,讓岡山取代成都、杭州成為中華民國空軍的新搖籃,當年空軍3 校(通校、官校、機校)先後搬遷來台,選定岡山復校,官兵眷屬隨之渡海而來落腳岡山後,有的就日軍遺留之營房倉庫加以隔間居住,如二高村;或分配居住於日海軍航空隊飛行員宿舍,如樂群村、勵志村;或配住於日軍第61 航空廠員工宿舍如新生村、自強村;機校眷屬則運用搬遷費用自行興建眷舍是為致遠村,或募款興建眷舍如貿易、大鵬等村,因而形成岡山的18 座軍眷村。
岡山鎮十八座軍眷村依建築形式與經費來源區分,屬於日治時期建物的有醒村、樂群村、勵志村、康樂村、自強村、新生村、二高村、光復村等八村。醒村俗稱「六座」,為近70 年歷史的兩層樓房建築;二高村原為日軍營房倉庫,共有5 棟,初期每棟用木板隔成32 間,每戶分配1 間,後來才用磚塊間隔並向外加蓋廚房餐廳。民國38 年3 校搬遷之初,臨時用簡陋建材搭建的有實踐村、成功村、致遠村、曉風村、健鷹村、協和村、正氣村等7 村,致遠村是機校遷至岡山之初,當時校長方朝俊利用搬遷費用在原來日本海軍航空廠員工養成所舊址興建17 棟眷舍每棟有10 間房舍。民國40 年代婦聯會向外募款興建的有貿易十村、大鵬六村、九村等3 村,樣式較新,設備較新穎。
如依軍階來分,屬於軍官眷村的有醒村(飛行教官眷舍)、樂群村、勵志村、自強村、新生村、康樂村、光復村,其中樂群村、勵志村是官校、通校校級軍官配住眷舍,坪數大、有前庭後院,花木扶疏。尤其是官校、通校校長官邸有數棵近百年榕樹、金龜樹更顯得蓊鬱翠綠。屬於士官兵眷村的有二高村、實踐村、成功村、協和村、曉風村、正氣村。軍士官混居的則有致遠村、健鷹村、大鵬六村、大鵬九村、貿易十村。依服務機關來分,服務於空軍官校的官士兵多住於醒村、樂群村、勵志村、貿易十村、大鵬六村、九村、正氣村、實踐村、
二高村;配住於自強村、新生村、協和村、曉風村則多在空軍通校服務;致遠村、成功甲村的官兵眷屬則多服務於空軍機校。
28
參考書目
一、《空軍軍官雙月刊》108 期,2003 年2 月。
二、高雄市眷村文化協會編著,《眷戀(高雄篇)》,(高雄市:高雄市眷村文化協會2000 年10 月)。
三、顧超光,《高雄縣岡山鎮眷村發展的歷史脈絡》,(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論文集,2001 年11 月24 日)。
四、林樹等,《新竹市軍眷村調查報告書》,(新竹:新竹市竹塹文化資產叢書,1997 年)
五、卓文義,《空軍軍官學校沿革史》,(台北:秋雨印刷,1989 年)
六、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校友會,《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校史》,(高雄市:美育彩色印刷,1999年12 月)
七、朱衣,《岡山樹色新》,(台北:城邦,2003 年)
八、朱浤源,<光復初期高雄軍事建設>,《高雄歷史與文化第三輯》,(高雄:1996 年10 月)
九、楊双福,《高雄縣眷村榮眷族群投票—以2001 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2003 年1 月
十、《岡山鎮綜合發展計畫規劃作業報告書》,(岡山:岡山鎮公所,1998 年6 月)
十一、鍾堅,《台灣航空決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感謝詞
寫此文章近一年,騎著腳踏車探訪鄰近的健鷹村、樂群村、光復村,週末假日則經常驅車到較遠的二高村、成功村、致遠村、實踐村、曉風村、自強村、新生村等各個眷村採訪。在朱莉莉老師協助引導下,採訪了致遠村的杜劍青校長、魏祥傑先生、尹鐸先生以及曉風村的王家興先生。聽杜校長慷慨激昂述說就讀空軍幼校與留學美國的因緣際遇;由魏先生口述得知致遠村建村沿革以及岡山眷村打橋牌、羽球的風氣相當盛行;在王家興先生處看到百年古董眼鏡和早期的媒油燈、金錢葫蘆等古老的眷村文物。在楊淑若女士的協助下,採訪了實踐村周治安先生及自強村沈建雙女士。周治安先生開了一家50 年歷史的周家小店,是附近眷戶的生活供應站;沈建雙女士擅長製作麵食糕點,在這裡品嘗到眷村美食千層糕。
3 comments:
我是唐弟煥的哥哥,唐弟光。高你們四年。這篇紀述文章詳實生動,又把我帶回很久以前岡山的日子去了。謝謝你給我一個重溫年少時舊夢的机會。我也會把你的布落格傳給我們這屆的子小同學,也讓他們分享些那青澀的回憶。
如果你見到小安,周光燦,請告訢他老五的哥哥一直都听到很多他的故事。
願你們大家都好!
唐弟光
09-09-09
有人認識劉禹劉伯伯嗎?
請告知他們一家人的近況。
謝謝!
你好:
我小時候也是住在成功乙村,我們家姓梁,不知是否有你的同學。
不過大約民國70年左右,我們便搬離成功村了。我還有一位姑丈一直住到改建時搬遷到勵志新城,他姓楊。
Post a Comment